Steam Deck OLED 團隊成員訪談:Steam Deck 1代的最終極版本

0
    

去年7月,QooApp 受邀到了美國西雅圖的 Valve 總部,從開發過程、設計理念、未來發展等不同角度,詳細地了解他們的自信之作 Steam Deck。然而,就在一年後,我們再度收到了消息,Steam Deck 團隊已經決定推出新版本「Steam Deck OLED」,非但價位維持在同一水平,更改用了全新 HDR OLED 螢幕並增加螢幕大小,甚至還帶來了延長電池使用時間、降低發熱溫度、提高下載速度、擴大內部儲存空間等額外優點。

Steam Deck OLED

雖然多次從官方口中確認到,在兩至三年內都不會推出 Steam Deck 2,但才僅僅過了一年 Valve 便突破了他們過去所認定的極限。QooApp 再度與工程師 Pierre-Loup Griffais 對話,嘗試從 OLED 版的開發歷程出發,問到與競品之間的關係及未來動向,再一次從不同角度,了解新主機 Steam Deck OLED 背後的故事。

關於 Steam Deck OLED:一切從升級螢幕開始

去年 Pierre-Loup 在訪問中有提到,雖然在數年內不會考慮製作新的主機,但現有的硬體還有許多可調整空間,包括螢幕和電池等硬件,並留下了「Steam Deck 還擁有許多可能性」一句意味深長的評語。事隔一年,完整的升級版 Steam Deck OLED 便正式發佈消息,而這次升級的一切起點,正是從螢幕開始。

Q:首先請介紹一下這次要推出的 Steam Deck OLED,與 Steam Deck LCD 相比最主要的升級在哪裡呢?

對我們來說「Steam Deck OLED」是 Steam Deck 的最終版本,加入了許多在初公開 Steam Deck 時便希望配備的功能和硬件改進,特別是升級過的螢幕及電池這兩點。這兩項在 Steam Deck 推出前,幾乎所有內部測試人員和受邀的遊戲開發者,皆有反映過給我們。因此,我們在正式發佈 Steam Deck 不久後,便開始著手改善。

另外,這次機體內多種細項的改善,也是我們希望 Steam Deck 在首發時便可達成的目標,只是礙於當初日程壓力、成本、複雜度等問題而不得不放棄,無法實現。

20231107 165616

Q:去年的訪問之中你們有提到,認為初版 Steam Deck 已經是用上了你們認為最適合的硬件,在效能表現、畫面、電池續航力各點達到平衡。在那之後是怎麼誕生出「我們需要 OLED 版」的念頭?是 APU 從 7nm 升級到 6nm 製程才得以實現這次的更新嗎?

我認為升級真的主要是受益於螢幕。沒錯,就推出 Steam Deck LCD 版本的時間點而言,我們對當時找到的平衡非常滿意,但事情總是可以繼續改進的。在剛開始開發 Steam Deck 的時候,我們尚未如現在一樣,與這麼多硬件供應商建立關係。Valve 在主機市場上的地位並不穩固,要說服供應商與我們一起設計專為 Steam Deck 而設的螢幕,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因此,當時只好從市場現存的螢幕中,尋找適合初代 Steam Deck 的選項。

Steam Deck

在透過 Steam Deck 建立與供應商的聯繫後,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理想的規格來定製螢幕,而其他 Steam Deck OLED 版的改善功能亦是由此而起。舉個例子,螢幕變得更加輕薄之後,在不對其餘部份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可安裝一顆更大更重的電池,同時也因為螢幕的功耗比之前低了許多,致令裝置使用時間得以延長。

所有因素結合在一起,讓 OLED 版變得更為出色,我們能夠提供更高解析度的螢幕、色彩呈現更棒、畫面尺寸更大,同時令設備輕量化、電量增加。而這一切改善都是圍繞著螢幕,雖然APU 升級到 6nm 製程讓我們進一步提高效率,並延長電池使用時間,但這只是整套升級的一小部份。

Q:在設計方面,哪一項更新是最為困難的呢?

毫無疑問,螢幕就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我們需要與不同供應商合作,才能製作出特別規格的定製螢幕,為此更額外聘請了顯示器技術專家及研究人員,來與廠商溝通,確保 Steam Deck OLED 擁有最佳的色彩範圍、畫質及顯示延遲等等。因此我們才會說螢幕是所有變化的核心。還有其他一些小變化是我們有多花時間處理的,但絕對不像設計新螢幕那麼多。

Q:玩家抱怨 LCD 版的問題,你們認為都已經在 OLED 版改良至他們能夠接受的程度了?

是的。我們在 OLED 版試著改善許多常見的玩家回饋,而螢幕及電池使用時間正是核心的問題所在,這兩點我們在 Steam Deck 正式發售前便開始著手更改。除此以外還有許多用家會喜歡的改變,比如現在 Steam Deck 整體變得更輕了,長時間的遊戲體驗將會變得更好。另外我們也改變了搖杆的紋路,增加其抓力提升控制體驗。

Steam Deck OLED Top

還有許多讓人覺得不怎麼重要的細節,我們也有著手改善。例如我們的充電線長度從現在的1.5米提升到2.5米了,正是因為收到玩家回應表示,因為沙發離插座太遠而無法充電。像剛提到的充電線及充電效率提升等 OLED 版的細微功能改善,都有助提升 Steam Deck OLED 的使用體驗,我們對此感到非常滿意,也認為用家會對此感到高興。

Q:除了硬體方面的問題之外,也有不少人認為軟體方面的問題還沒得到解決。有玩家提到過覺得在 Steam Deck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要想辦法學會怎麼安裝不同版本 Proton 去啟動遊戲、重新學習 Linux 知識、甚至想要移動 Steam 以外遊戲程式存檔都要看一堆教學等等,令其卻步。你認為這是 Steam Deck 或 Valve 需要解決的問題嗎?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改進的大方向,使新玩家的使用體驗變得更簡單及方便。此外,我們也推出了 Deck Verified 認證計劃,為那些不想花時間糾結於不同 Proton 版本或為遊戲無法運行除錯的玩家提供一個下載即玩的體驗,Valve 也致力於改進認證計劃,確保將來會有更多遊戲通過認證。

針對那些經驗豐富的的用家,他們或許會想要利用 Steam Deck 遊玩非 Steam 來源的遊戲,我們將來也會繼續透過更新檔來協助這些玩家改進體驗,令 Steam Deck 更符合現有 PC 用家的期望。

Steam Deck OLED_Dave the Diver

自 Steam Deck 首度推出以來,我們已經推出了超過300次更新,我想你也會同意,Steam Deck 與最初發佈時的使用體驗已大不相同,皆因我們不斷為其增加新功能。我認為這是我們的一大強項,且將會在整個 Steam Deck OLED 生命週期持續,以解決玩家回饋的問題,往 Steam Deck 的發展方向而努力,希望你提到的問題也會在未來得到改善。

Q:距離 Steam Deck 發售僅一年半的時間便推出新版本,團隊內部有反對 OLED 版的意見,或是圍繞其中的爭議嗎?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 Steam Deck OLED 和 LCD 版皆會有同一性能目標和遊戲兼容性,也讓我們能夠很簡單地向開發者和用戶傳達「所有在 Steam Deck LCD 能夠運行的遊戲,都能夠在 Steam Deck OLED 上運行」的訊息。

Steam Deck OLED

我們推出的硬件改善版本,僅僅是為了讓新購入 Steam Deck 的玩家能夠擁有更好的體驗,相信不會帶來什麼爭議。不過,哪怕是我們針對性能方面進行一丁點改善,情況也會變得複雜許多,因為那將意味著會出現遊戲兼容性的問題,也令開發者需要針對更多目標硬件為遊戲最佳化。所以對我們來說,像 LCD 版和 OLED 版這種程度的升級,算是頗簡單直接的。

Q:對 Steam Deck 有興趣的玩家或許早已入手了一台,想知道團隊成員們認為對這些玩家而言,會有什麼因素讓他們更換新版主機?

對那些想要追求更佳體驗,並且會長時間使用 Steam Deck 的玩家來說,擁有更長電池使用時間的 OLED 版本會是個非常不錯的升級選項,或許可以考慮把現在持有的 Steam Deck 轉讓給其他玩家。

Steam Deck OLED_Sackboy

整體而言,我們對現有型號的 Steam Deck LCD 感到非常自豪,且認為這是體驗遊戲的絕佳方式,如果玩家已經擁有一部 Steam Deck LCD,或許他們不一定要升級到 Steam Deck OLED。反而一直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購入一台 Steam Deck 的玩家,現在則是最好的購買時機,不論各個價位選項皆得到了大幅改善。我們希望 OLED 版擁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一直猶豫不決的玩家,能夠加入我們。

Q:會有 Trade-in 之類的活動,讓已持有主機的玩家換成新版嗎?

目前我們並沒有這方面的計劃。不過,我們一直在擴大與不同地區零售商的合作業務,現在於北美和亞洲的一部份地區已經有 Steam Deck 的零售商,或許部份商店會提供這類交換主機的服務,讓玩家以優惠價格購入新款。

與他廠共存共榮,開創遊戲主機先河

自 Steam Deck 推出以來,有多家廠商都推出了掌上型電腦遊戲主機,市場普遍將其認定為 Steam Deck 的競爭對手,互相比較,然而從 Valve 的角度看來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Q:現在有多少玩家擁有 Steam Deck,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你們的銷售目標了嗎?

其實我們並沒有為 Steam Deck 設下特定的目標。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要進入硬件市場,只要有更多 Steam Deck 用家存在,這樣開發者便會自然地為主機投注更多心力,改進兼容性和體驗。同時,我們也可以開始利用規模經濟來進行像 Steam Deck OLED 這種企劃。

Steam Deck OLED

目前已有數百萬台 Steam Deck LCD 存在於市場上。我們並不想要與其他平台和主機一較高下,更重要的是會讓供應商更加認真地看待我們,製造新一代 Steam Deck 也將變得簡單,讓我們能夠以優惠價格提供更出色的產品。

Q:談到價格,儘管提供了如此多種升級,OLED 版的價格卻能夠維持在目前 LCD 版的相同價位,甚至還能夠讓 LCD 版降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比如說,是不是單純地為目前 LCD 版裝上新螢幕就好,工序不多才能夠壓低成本?

正如你所說的一樣,我們上中下三個價位階級並沒有改變,但現在基本價位($399 USD)就可以買到過往是中價位的256GB LCD 版、中價位($549 USD)是512GB OLED,而高價位($649 USD)則是1TB OLED,每個價位所提供的實際價值都拉高了不少。

定價(in USD)Steam Deck OLED
$549 美元512 GB
$649 美元1 TB
$679 美元1 TB 限量版*
*限量版僅在部分地區有售

我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正是我們之前談到的部份,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產品在市場上流通,我們可以利用與供應商的關係來降低成本。而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因為初代 Steam Deck 是在疫情期間設計和製造的,當時許多零件價格都在歷史高位,而目前這些價格已經下降不少,物流塞車的問題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我們是利用這些因素來提高產品價值的。

至於你提到的另一個問題,LCD 版和 OLED 實際上並不是只換了螢幕。雖然兩者的主要架構是相同的,但在這一年間許多細節和設計都經過了修改,因此內部結構不盡相同。

Q:自 Steam Deck 推出以來出現了不少同類產品,這次 OLED 版的機能如 HDR OLED 螢幕、Wifi 6e 模組、50Whr 電池等等提升,我們認為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反擊,你們認為 Steam Deck 與其他競品相比的優勝之處是什麼?你會視 ROG Ally 或是 AYANEO 等其他手提式遊戲電腦為競爭對手嗎?

我們沒有敵視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或是視其為競爭對手,反而認為市場上有其他人製作新的手提式遊戲電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這看來更像是成功的跡象。

我們一直希望 Steam Deck 能夠開拓遊戲主機的新領域,因為這對玩家而言絕對是件好事。而 PC 的特點就是在於不同的製造商持續地用不同的方式創新,而不是由單一方決定走向。例如 Lenovo 嘗試裝上更大的螢幕及可拆卸式的手把、ASUS 嘗試拉高性能,都是能夠讓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好事。

Steam Deck OLED Left

同時,我們認為 Steam Deck OLED 也是非常出色的產品,目標是擁有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更出色的效能及更多功能的控制配置。設計方向是想讓 Steam Deck 能夠遊玩所有 PC 遊戲,不單是專為遊戲控制器設計的遊戲。此外,我們認為 Steam Deck 對沒有多少 PC 使用經驗的休閒玩家而言,也更加容易上手。

未來動向:Steam Deck 2不會在兩三年內面世

Q:你認為 Steam Deck OLED 是 Steam Deck 的最終極版本了嗎?

是,關於這點我可以明確地說,Steam Deck OLED 就是第一代 Steam Deck 的最終版本。我們會持續關注 PC 硬件技術的演變,讓下代 Steam Deck 能夠在相同的電池使用時間下大幅提高性能,但我認為目前的技術瓶頸不會在兩三年內被突破。

Q:假設真的有 Steam Deck 2,接下來還想要升級什麼?你認為有什麼準則是 Steam Deck 2 必須要能達成才可以算是叫做 Steam Deck 2?

「Steam Deck 2」這一概念必需要在性能方面擁有世代級的顯著提升。目前 Steam Deck 的功能 —— 尤其是 Steam Deck OLED 的配置,已經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平衡。而2代不能僅提供輕微的性能提升,同時也要保持我們對效能和電池使用時間的目標,而這點只有在 PC 產品的價格、性能、功耗有所進化才能夠實現。團隊一直在關注 PC 技術的發展,不過我認為在未來兩三年內不太可能令 Steam Deck 2 面世。目前團隊將專注於改進及完善玩家體驗,如同我們在 Steam Deck OLED 上作的改變一樣。

後記

訪問來到尾聲,QooApp 與 Pierre-Loup 分享這一年使用 Steam Deck 的體驗,也講到都在玩什麼遊戲,提到去年閒聊講到的《Vampire Survivors》時,他也不忘提及到在 OLED 版本上遊玩這類色彩鮮明的作品時,會有更好體驗,對其產品還是一貫滿足,充滿熱情。

Steam Deck OLED 詳情技術規格可以參看 Valve 和 Komodo 的網站,稍後時間 QooApp 也會分享開箱評測影片,敬請留意。